盐碱地上稻浪滚 万亩荒滩变良田
【来源:陕西日报】

8月8日,叶成玉在喂稻田中的小龙虾。 记者 马腾摄
田野上,昔日泛白的盐碱荒滩已被绿意盎然的连片稻田替代,蟹苗和小龙虾不时探出头,搅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一幅生机勃勃的“稻渔共生”画卷,正在榆林市榆阳区缓缓铺展。
曾经白茫茫的盐碱地,一度被视作农业的“禁区”。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榆阳区给出了答案——“科技改良+生态治理+产业驱动”。
近年来,榆阳区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等单位,开展盐碱地改良试验,通过“以水压盐”“生物改良”“有机培肥”等综合治理举措,逐步降低土壤盐碱度。随着科技赋能和生态治理的深入推进,原先的重度盐碱地逐步改良为适宜水稻生长的“水良田”。
8月8日,在鱼河镇水稻种植基地,技术人员在进行水样采集,现场测定pH值。后续,这些水样还会被带回实验室进行更专业的检测。
“2024年以来,我们公司对鱼河镇、上盐湾镇、鱼河峁镇3个镇4个点位的盐碱地水质进行检测,每个月在固定点位检测一次。从前两次的检测和化验结果来看,水质的pH值、全盐量、重金属含量都有明显改善,适合水稻种植和稻蟹养殖。”榆林科立威生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玉安说。
土壤改良只是第一步,选育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作物才是关键。榆阳区引进了耐盐碱水稻品种。这些水稻品种能在含盐量0.3%至0.6%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刚开始试种时,大家心里没底,没想到第一年亩产就达到了400公斤。”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说。如今,经过优化种植技术,部分地块亩产已突破500公斤,稻米品质优良,市场供不应求。
“现在在稻田里养蟹,每亩地能多赚3000多元。”种粮大户张海峰笑着说。2024年,榆阳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突破8260亩,带动上千户农户增收。
为了更好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榆阳区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户在稻田里养殖螃蟹、小龙虾、泥鳅等。鱼蟹的活动能够疏松土壤、减少病虫害,它们的排泄物还能成为天然肥料。
“今年,我在村里承包了500多亩稻田,投放了1500多公斤蟹苗和6万尾小龙虾。目前,稻子长势良好,预计今年每亩稻田能收获约500公斤大米。蟹苗和小龙虾也长得很快。”赵家畔村村民叶成玉说。
近年来,榆阳区通过平整土地、新修田埂、深翻深松土壤等措施优化土地结构,将盐碱地治理与农业产业培育深度融合,聚焦水稻种植、虾蟹养殖等特色产业精准发力。
依托“种稻改碱”模式,榆阳区在鱼河镇、上盐湾镇等地建成高标准水稻田,持续拓宽农业增收路径。
如今,盐碱地治理为榆阳区带来了经济效益,修复了脆弱的生态。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滩,如今变成了水田纵横、鸟类栖息的湿地景观,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万亩稻田成为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当地政府顺势推出乡村旅游项目,让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记者 马腾 通讯员 周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热门文章
TOPSKYS亮相杭州第二十二届CACLP展会 IVD产品方案大放风采
2025年3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试剂博览会(CACLP)在杭州大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企业参展,覆盖体外诊断(IVD)全产业链,涵盖检验医学、输血医学、独立实验室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品展示。作为全球IVD领域的旗舰展会,CACLP通过
江苏本周气温玩“蹦极” 最高气温冲上30℃再跌到10℃
刚刚过去的周末,春色满园,三月花香,正是出游的好时光。本周天气持续晴好,气温不断攀升,预计到26日,本轮升温将达到顶峰,江苏全省最高温度将冲击30℃。明明才入春怎么就“无缝衔接”夏天了?不过周三过后,冷空气重新占据上风,气温又将“恢复正常”。从天气预报来看,24日全省最高温度将超过27℃,而25日和
最新文章
德馨于行 技精于勤——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原莱钢医院)开展庆祝第八个“中国医师节”系列活动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展优秀病历评选、羽毛球比赛、优秀医师评选、慰问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医师节表彰大会和“大爱无疆”情景剧汇演等一系列庆祝活动。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展现当代医者风采,凝聚团队力量。8月18日上午,医院领导带领医院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工会等相关科室
双预警齐发!今天这些地区最高温35℃以上
今天(8月23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和暴雨蓝色预警。高温黄色预警预计8月23日白天,山东东部和南部、河南中东部、重庆、安徽大部、江苏、上海、湖北中东部、湖南中东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山东东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东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