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陆空硬核科技亮相“数字福建”展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1:3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梁展豪 吴臻

见习记者 蔡怡晴 通讯员 余锦秀 彭钰琳 文/图

今年正值数字福建建设25周年,也是福州连续第8年承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近年来,福建以“数字福建”建设为核心引擎,持续深耕数字经济发展沃土——从政策支持到产业生态培育,再到技术创新突破,取得亮眼成果。

4月30日,记者探馆数字福建展区,沉浸式感受福建数字领域的前沿脉动。展区内,从河道智能测绘、城市立体安防,到森林智慧巡护、民生便捷服务,一系列海陆空硬核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不仅刷新了公众对数字技术的认知边界,更勾勒出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生产生活的全新图景。

“大禹号”无人船

全能“内河侦察兵”

“大禹号” 无人船

在数字福建展区,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大禹号”无人船,该船酷似一艘太空飞船,黄色流线型船身与黑色部件组合,科技感十足。

“目前绝大多数无人船都是适用于外河环境的,而‘大禹号’无人船则是一种面向内河流域专用适配的自主巡航无人测量系统装备。”数字福建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内河地形复杂、礁石障碍多,以往测量内河水质、地下地形地貌等涉水数据时,会采用费用高昂、人身风险高的蛙人水下作业方式,或是预埋探测器、手执点测量等,但都容易出现关键区域无法覆盖、数据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禹号”无人船作为内河水上“侦察兵”有着自己的妙招。

在船体结构上,“大禹号”无人船采用高分子碳纤维全曲面M形船体设计作为“盔甲”提高船体强度,同时配备避障雷达、测深仪、侧扫声呐、水下相机等设备,在全向防撞条的保护下,安全穿行在内河之中。当河水流过船体下方由八根管组成的圆筒状水质传感器时,即可触发检测,收集包括pH值、浊度、电导率等数据,与卫星进行双向数据互动,实现移动式水深测量、水下地形测绘和水下地质勘察,帮助完成水下清淤、库容排查、洪涝救援等工作。“水质传感器还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收集不同内河作业中需要检测的数据,满足更多使用场景。”工作人员补充道。

无人立体防控系统

城市“智能安防宝库”

金龙警用无人集群立体防控系统

展区内,厦门金龙展位上的“警用无人集群立体防控系统”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辆充满科技感的无人驾驶车辆,顶部搭载着无人机,舱内还藏着机械狗,宛如一座移动的智能安防宝库。

工作人员一边操作设备,一边详细介绍:“这是用金龙警用无人集群立体防控系统打造的新型移动警务安防装备。它将自动驾驶巡逻警车与警用机器狗、无人机及无人侦测反制等新型智能装备进行融合创新应用,构建自动驾驶+自动舱门+机器狗/无人机自动出舱等自动化能力,通过警用无线局域网组网、边缘计算盒子以及AI大模型赋能实现智能装备集群。”

据了解,这套金龙警用无人集群立体防控系统搭载先进的AI智能设备以及双向交互的音频、视频设备,具有人脸、车牌、异常行为、灾害情况等识别功能,是一台高效的立体布控检测仪,在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高安全性的加持下,系统获取的各类数据回传给大数据控制平台,跟平台进行实时的数据分析、决策联动,助力民警发现处理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无人警车负责常规路面的治安巡逻,机器狗可以灵活应对海滩、草地、窄巷等复杂非结构化地形,无人机则承担特定空域的低空巡逻任务。”工作人员补充道,“目前,这套设备已在厦门市公安局开展试点应用,于中山路落地部署试运行。”

无人机AI巡检平台

守护林海的“空中卫士”

AI 巡检无人机

移步展区另一侧,新南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围满了参观者。作为福州高新区的国有企业,该公司聚焦低空经济领域,带来的无人机AI巡检平台及系列无人机产品,成为守护林海安全的“空中卫士”。

“这是我们的复合翼无人机,单次飞行覆盖范围可达500平方公里,作业效率是传统人、车巡查的40倍。”工作人员操作屏幕,展示着无人机在广袤林海中穿梭的画面。该复合翼无人机搭载的AI巡检平台,集成了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智能预警等前沿技术,可实现森林火灾全流程监测。灾前,通过对林区植被、气象等数据的持续监测与分析,提前识别火险隐患;火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定位火源位置、评估火势蔓延趋势,并将高清航拍画面实时回传至林业局指挥中心,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精准依据;灾后,还能高效完成受灾区域评估,助力后续恢复重建工作。

多旋翼无人机则在日常巡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配备的可见光和热红外摄像机,具备高清图像采集与热成像监测功能,即使在夜间或复杂天气条件下,也能敏锐捕捉林区内的细微异常,大幅降低因农事用火等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

AI古籍交互体验

带你“穿越”郑和船队

市民在福建省图书馆展区观看《瀛涯胜览奇遇记》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在数字福建展区,福建省图书馆AI+古籍活化利用成果——馆藏珍贵海丝古籍《瀛涯胜览》AIGC系列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

展览融合AIGC技术与裸眼3D技术,通过语义解析与场景重构,将《瀛涯胜览》中记载的郑和船队航海日志、异域见闻等内容,转化为可视化动画及交互式体验场景;还通过AI视角,呈现福建五大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实现珍贵古籍与当代文旅的跨时空对话。“通过观看AI+裸眼3D视频,仿佛即刻‘亲临’郑和宝船甲板。”游客陈女士说,她在感受惊涛拍岸震撼的同时,体悟到古籍里的千年福建海丝文化。

记者从福建省图书馆了解到,近年来图书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古籍保护传承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海丝文化大语言模型、开发古籍AIGC资源、打造AI数字人等创新实践,推动古籍资源活态展示、具象传播、创新表达。

编辑:郭寿权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SKYS亮相杭州第二十二届CACLP展会 IVD产品方案大放风采

2025年3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试剂博览会(CACLP)在杭州大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企业参展,覆盖体外诊断(IVD)全产业链,涵盖检验医学、输血医学、独立实验室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品展示。作为全球IVD领域的旗舰展会,CACLP通过

江苏本周气温玩“蹦极” 最高气温冲上30℃再跌到10℃

刚刚过去的周末,春色满园,三月花香,正是出游的好时光。本周天气持续晴好,气温不断攀升,预计到26日,本轮升温将达到顶峰,江苏全省最高温度将冲击30℃。明明才入春怎么就“无缝衔接”夏天了?不过周三过后,冷空气重新占据上风,气温又将“恢复正常”。从天气预报来看,24日全省最高温度将超过27℃,而25日和

最新文章

五一假期前期降雨减弱停歇利出行,中后期将出现一轮大范围降雨

中国天气网今天(5月1日)五一假期开启,我国南方降雨将减弱停歇逐渐转晴,东北地区的降雨仍会持续。假期期间,东北地区将持续偏冷,西北、华北等地会有明显气温波动,南方则会先以暖热为主,后期将迎降雨降温。今明两天南方降雨快速减少减弱 东北地区仍有明显降雨昨天,南方的降雨向东发展,江南、华南大部出现降雨,强

这种水果很甜,热量却很低,还是补水第一名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很多人会更加偏爱水分充足的水果,炎热的天气下咬上一口“水灵灵”的水果,那可真是既甜美又解渴。说到水分充足的水果,蜜瓜完全可以拿得出手,而且味道还很“香”,价格也不贵,真是太亲民了!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蜜瓜。蜜瓜营养如何?蜜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甜瓜,也叫香瓜,是葫芦科黄瓜属的植物。在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