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小蜇为何受到全国关注


这个春天,高原古城西宁上演了一场跨越千里、不舍昼夜的生命守护,感动了全国无数网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名为“凌小蜇”的野生雪豹幼崽。
从被发现转移救治,到昼夜精心照料,第一次抬头、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跳跃,长胖了近10斤……救护“凌小蜇”的每一个进展都牵动人心。
网友们全平台追更,见证它从四肢僵硬无法翻身、在生死线上徘徊,到慢慢少量进食、学会伏地爬行,再到能够自主站立、行走和跳跃,演绎着坚韧与奇迹,每一个瞬间都令人心潮澎湃。
凌小蛰的故事,不仅是一只雪豹幼崽的重生传奇,更是青海生态保护工作的生动写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力实践,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3月5日正值惊蛰,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接收了一只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的濒死雪豹幼崽,因疑似高空坠跌导致颈胸椎骨折、后肢感染,被巡护员发现时它已危在旦夕。
“它的身形干枯、四肢僵硬,头颈后仰呈‘反弓’状,颈椎和胸椎都有一定程度的骨折,左后腿有外伤,体温低于正常水平,情况十分危急。”回忆起初见时的情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高级畜牧师齐新章语气中仍带着震颤!
看着在生死线上徘徊的凌小蛰,救护人员心里打起了鼓,“尽管已经救助了多次雪豹,但如此严重的伤情也是首次遇到。”
保温、吸氧、营养支持、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抗菌消炎和调整肝功能……救护中心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金艺鹏教授团队,共同为凌小蛰制定了抢救与治疗方案。
“前三天,我们每隔两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和电解质。每天救护中心会对环境进行病原消杀,每三天会进行一次环境病原检测,以避免其感染各类传染病。同时,针对凌小蛰脊椎损伤、肢体僵硬等情况,在保证脊椎稳定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全身按摩和关节活动刺激。”中心救护员赵海龙告诉记者。
3月8日,凌小蛰终于第一次抬头,这个瞬间让整个团队热泪盈眶,微小动作意味着生命体征的初步稳定。



“‘凌’的本义是冰雪,‘凌’又有‘跨过、越过’的意思,被救护的雪豹都遇到了生命中的一道坎,希望它们能跨过去。至于‘凌’之后的名,通常来自救护时间附近的二十四节气。这只小雪豹在惊蛰节气前后被发现,但因为2021年已经成功救护并放归过一只叫‘凌蛰’的雪豹,大家就给它取名‘凌小蛰’,也希望小家伙能沾沾‘大凌蛰’快速康复的好运气。”3月15日,齐新章在网上更新了一条凌小蛰救助消息,很快引来了网友们的关注。
随着救治一天天进行,凌小蛰的状态越来越好。体温回升到了正常水平,各项血液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四肢和头部都能灵活行动了。
3月18日,当新鲜的肉块放在面前时,凌小蛰用前爪艰难地撑起身体,一点点挪向食物。许多网友在直播中泪目:“它爬的每一步,都好像用尽了全身力气,生命力也太顽强了。”
3月20日,凌小蛰体重增加到3斤半,而且应激性也增强了。“为了护食,它居然对我们‘龇牙’,这说明它的防御本能正在恢复,就像是跟我们说‘我很凶,别给我靠近哦’。”中心工作人员王璐笑着说。
3月21日,《光明日报》刊发报道《这支团队,救护了一只小雪豹》。
3月24日,央视《中国新闻》推出报道《重伤雪豹“凌小蛰”已闯过生死关》。
3月25日,跟随央视《东方时空》镜头,见到生命体征更加好转的“凌小蜇”,网友们激动不已。
0.7岁高能量小雪豹的一天通常这样度过:干饭、睡觉、吓唬“厨子”,再接受“厨子”的按摩,中间玩会儿球,顺便暴揍几顿摄像头。虽然白天静悄悄不爱出门,但晚上在院子里四处巡游,甚至挑战上房揭瓦,就像大家形容的——“白天林黛玉,晚上方世玉。”





4月28日,凌小蛰的故事又更新了: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二医院)利用晚间空闲时间,无偿为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宁植物园/西宁野生动物园)救护的雪豹凌小蛰完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初步诊断显示,凌小蛰颈前部脊髓仍存在轻度压迫与炎症,需进一步治疗。
救护中心最近公布的视频中,凌小蛰已经能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吃完东西后,还能自己慢悠悠地走回笼舍休息。齐新章介绍,虽然凌小蛰情况明显好转,病情基本稳定,但脊柱损伤仍是个隐患。接下来,救护人员会持续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近两个月来,一段段凌小蛰救治的视频引爆网络,在大家的见证下,小家伙从奄奄一息变成了“干饭萌豹”,倔强地蹒跚前行。从巡护员的毛毯到CT室的无菌舱,从牧民的草场到城市的医院,这场救援串联起高原生态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通过救护、繁育和野化放归等,助力雪豹种群恢复,维护高原生态平衡。而除了雪豹,繁育中心还在大量救护其他野生动物,年救护数量达260只,放归数量达到78只。
“‘小公主’傲雪繁育的成功,让我们欣喜不已!”
“凌蛰的救护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
“为了让凌霜重新站起来,我们每天给它进行按摩,总算在来园12天后,它可以自己站起来走回内舍了!”
“红外相机更多捕捉到雪豹的野外活动影像,而对野外受伤雪豹的救助,则为近距离研究雪豹的生理指标、行为模式提供了丰富素材。”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说,这次跨越千里的雪豹救助,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对增进大众对于雪豹种群、三江源生态系统的了解,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的雪豹馆,记者见到了土生土长的“小公主”——傲雪,她的出生可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人工繁育雪豹的一个里程碑,为我省的雪豹繁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年后,一对双胞胎姐妹花——水墨和油画的出生,再一次为人工繁育雪豹积累了经验。
如今,西宁正在全力打造“雪豹之都”,每天都有如潮的游客为了雪豹奔赴西宁,去西宁野生动物园一睹“雪山之王”神秘又可爱的面庞,西宁野生动物园作为“雪豹之都”的重要支撑点,不仅展示了西宁在雪豹保护方面的成就,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绝佳场所。
就像齐新章在许多场合反复说起的,“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热门文章
TOPSKYS亮相杭州第二十二届CACLP展会 IVD产品方案大放风采
2025年3月21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试剂博览会(CACLP)在杭州大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企业参展,覆盖体外诊断(IVD)全产业链,涵盖检验医学、输血医学、独立实验室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产品展示。作为全球IVD领域的旗舰展会,CACLP通过
江苏本周气温玩“蹦极” 最高气温冲上30℃再跌到10℃
刚刚过去的周末,春色满园,三月花香,正是出游的好时光。本周天气持续晴好,气温不断攀升,预计到26日,本轮升温将达到顶峰,江苏全省最高温度将冲击30℃。明明才入春怎么就“无缝衔接”夏天了?不过周三过后,冷空气重新占据上风,气温又将“恢复正常”。从天气预报来看,24日全省最高温度将超过27℃,而25日和
最新文章
“五一”假期宁夏高速公路总车流量395.64万辆次
“五一”假期,有多少人选择公路出行?5月6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布假期数据:全区道路投入营运车辆1.69万辆,运送旅客61.58万人次,高速公路总车流量为395.64万辆次,日均约79.13万辆次。全区高速公路总车流量395.64万辆次。宁夏交投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对假期路况进行直播。我区交通运输部
凌小蜇为何受到全国关注
这个春天,高原古城西宁上演了一场跨越千里、不舍昼夜的生命守护,感动了全国无数网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名为“凌小蜇”的野生雪豹幼崽。从被发现转移救治,到昼夜精心照料,第一次抬头、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跳跃,长胖了近10斤……救护“凌小蜇”的每一个进展都牵动人心。网友们全平台追更,见证它从四肢僵硬无法翻